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之洁净区验证和监测
- 分类:产品知识
- 作者:1
- 来源:利菲尔特
- 发布时间:2023-12-02
- 访问量:0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之洁净区验证和监测
【概要描述】无菌药品生产管理原则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
- 分类:产品知识
- 作者:1
- 来源:利菲尔特
- 发布时间:2023-12-02
- 访问量:0
一 人员管理要求:
人员管理:
人体携带很多的微生物
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手部大约有1000-6000个微生物/平方厘米
>一个喷嚏可以射出100,000-1,000,000个微生物
>健康人群也向环境中散布颗粒(例如人体的脱落物:)
>站着不动也可以每分钟散布100,000个颗粒,移动时数量会猛增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员管理一基本要求
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定期培训
·穿戴适宜的洁净工作服
·正确的更衣和洗手
·正确的洁净室操作行为
·人员健康
.外来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一培训
所有从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所有在无菌药品生产工序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深刻理解偏离经验证的规程可能对产品和病人带来的风险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高风险操作区进行关键操作的人员
二、洁净区验证和监测
悬浮粒子的要求:附录1<无菌药品> 第九、十条
1、A级区确认时的采样量不少于1m³
2、洁净区的动态监测
悬浮粒子的动态监测
关键操作的全过程,对A级区进行粒子监测
A级区的监测频率、取样量,及时发现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破坏
B级区:类似于A级区,采样频率、采样量可以调整
C级区: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
D级区:一般不作要求,( 法规 : 必要时 )
对于C/D级区的自净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
取样量和取样点
ISO14644-1 B.4.2 节有明确的采样量的计算公式采样量(升)=(20/级别中最大粒子限度)x1000,显然对于A 级,采样量为(20/20)x1000 =1米3从上式中可见,级别要求越低,取样量就越小
取样点数由B.1.1公式取样点数 NL =,A为洁净区面积,例如10米x5米的区域,取样点应为8(取整数)取样点均匀分布,位于工作面高度
注意: 这里仅指在洁净区划分时加以采用
悬浮粒子的动态监测常用仪器
微生物的要求:附录1<无菌药品> 第十一条监测方法有:
1)、空气浮游菌监测
沉降菌法--被动法
>沉降碟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4小时
>监控整个灌装过程
>只能给出定性和半定量的数据
>应结合空气浮游菌的数据,对沉降碟的结果进行评价定量空气
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主动法
>撞击式,离心式和膜过滤( 明胶 ) 取样仪
应取一定体积的空气( 取样体积应有代表性)
>仪器应经过校验
2)、环境表面监测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
3)、人员监测表面取样法(接触碟法)
>表面取样法( 接触碟法),取样时间一般为
>工作结束,离开洁净区前取样
>处理异常情况后(取样后重新更衣或更换手套)
>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
特别注意:
>不得在刚消毒过后取样
洁净区应制定系统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动态监测和静态监测。
关键项目: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取样计划的影响因素:产品类型、生产过程、设施/工艺设计、生产密度、人为千扰、环境监测历史数据等
取样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洁净室的设计和生产要求
洁净区监测的位置
取样位置选择时考虑因素
哪些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最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
在生产过程中,什么地点最容易长菌 ?
哪些地方是清洁、消毒或灭菌时最难覆盖/接触或最难奏效的部位 ?
什么活动会导致污染的扩散 ?
在某一部位的取样操作,足以导致测试数据的差错或污染产品 ?取样只应在生产结尾换班时进行吗?
非共和国和
洁洁净区验证和监测净区验证和监测
COPYRIGHT © 新乡市利菲尔特滤器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05909号-12 XML